随着贸易全球化的深入,越来越多的企业有对外的业务往来,特别是跨境电商、运输、出口制造业,或者说外资企业,这些企业收外币是经常的事.
而在我们国家,《会计法》规定: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.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,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,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.这收外币的业务,可就难倒不少会计新人了!
首先收到外汇款,做分录:
借:银行存款(外币户)
贷:应收账款(外币户)
然后每月要进行一次调汇(用的都是资产负债表日的汇率)
如果当期汇率<账面汇率(上期最后一天的汇率)
汇率降低,对于资产类项目,如应收账款、银行存款等将以可确定金额货币收取的资产,则会掉价,就是己方亏了:
借:财务费用-汇兑损益
贷:银行存款/应收账款
汇率降低,对于负债类项目,如应付账款等将以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支付的负债,等于是少付了,就是己方赚了:
借:财务费用-汇兑损益(红字)
借:应付账款
如果当期汇率>账面汇率
汇率升高,对于资产类项目,如应收账款、银行存款等将以可确定金额货币收取的资产,就相当于增值了:
借:财务费用-汇兑收益(红字)
借:银行存款/应收账款/
汇率升高,对于负债类项目,如应付账款等将以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支付的负债,等于准备多付了,亏大了:
借:财务费用-汇兑损益
贷:应付账款
结汇时
借:银行存款(人民币户)结汇汇率
财务费用-汇兑损益(可能是收益,也有可能是损失)差额
贷:银行存款(外币户)记账汇率
我解释一下为什么需要调汇?
在没有结汇成人民币之前,外币户无论是银行存款还是往来(应收、预付、预收)外汇款,都是需要每月做汇兑损益调整的.因为汇率是在一直变动的,我们会计核算要真实地反映出我们的账户里到底是值多少钱,兑换成人民币会收益/损失多少.调汇这个动作,每月进行一次.
下面通过一个实例看明白
例:7月期初应收账款A客户1200美元,根据6月30日汇率等于8208人民币
6月30日汇率6.840
7月31日汇率6.830
7月5日收美元1000元(先用上一个资产负债表日的汇率计算账面价值)
借:银行存款(美元户)USD1000人民币6840
贷:应收账款(A客户)USD1000人民币6840
7月6日结汇500美元银行买入汇率6.810
借:银行存款(基本户)3405
借:财务费用-汇兑损益15
贷:银行存款(美元户)USD500人民币3420
7月10日结汇500美元银行买入汇率6.835
借:银行存款(基本户)3417.5
借:财务费用-汇兑损益2.5
贷:银行存款(美元户)USD500人民币3420
期末调汇
月末应收账款美元户美元余额1200-1000=200美元
月末应收账款美元户人民币余额:8208-6840=1368元人民币
期末汇兑损益=期末外币*期末汇率-期末外币账户本币余额
200*6.830-1368=-2(元)
借:财务费用---汇兑损益2元人民币
贷:应收账款---A客户(美元户)2元人民币